博物馆建筑设计多重要?建筑是博物馆的第一件展哈哈体育品!

作者:小编    发布时间:2024-10-17 23:47:55    浏览:

[返回]

  哈哈体育十年运营信誉一座好的博物馆,建筑本身就是流量。2006年,贝聿铭大师设计的苏州博物馆(本馆)正式对外开放,时尚又不失典雅别致的设计,让它瞬间成为博物馆界的顶流。

  那么,如何让博物馆的外观既有美感,又很有空间设计感?博物馆馆长和建筑设计师之间是双向奔赴还是相互对抗和博弈?10月17日,一场名为“秦淮意匠——博物馆建筑设计与展览策划”的高端对话活动在南京大报恩寺遗址博物馆举行。现场,来自博物馆界的馆长们和为博物馆设计的建筑设计师们进行了分享和对谈。

  作为热门场馆,南博的建筑本身也是网红打卡点。南京博物院的老大殿是仿辽式建筑,而特展馆则像一个玉琮。

  “好的博物馆,建筑是它的第一件展品。”南京博物院名誉院长龚良如是说。南京博物院二期工程改造、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的建设,都是龚良亲手主抓的。

  如何让建筑本身成为展品?博物馆馆长们是如何思考的?现场,龚良给出了答案。他以“当我是博物馆建设的甲方——建筑空间与展览特色的叠加”为题,回顾了南博二期工程改造、中运博的“生长”经历。他说,“当我有幸成为博物馆建设(改造)的甲方,我考虑最多的一定是建筑空间与展览特色的叠加,是神工意匠,也是文化景观。”

  龚良说,好的博物馆有三个特征:一定是差异化、特色化发展的最好的自己;一定是空间、美感、故事的最佳的集合;一定是服务设施优良、文化环境浓厚的最优的服务。

  南博二期工程于2004年立项,当时还没有特展馆,要如何进行改造,对建筑设计有什么要求?龚良展示了当年自己的思考,包括整体感、参观路线、公共空间等。其中有:符合公众第一,最短距离、最优线路、最大容量(内涵)、最佳休闲的参观线路,符合南京气候条件的水、外墙及庭园封闭……这些都展现了一个博物馆馆长从受众、环境气候、展陈空间等各方面的深思熟虑。

  他说:“南京博物院的二期工程和中运博新建,从展览定位、内容逻辑序列到建筑空间、展览特色要求,我们与博物馆设计团队密切配合,从建筑形式与地域文明、空间序列与内容逻辑、展厅要求与展览视觉等方面,都有了较好的互补,成了公众喜爱的博物馆。”

  苏州博物馆之所以这么火,和建筑设计大师贝聿铭有关。“苏州博物馆是一个建筑的魔术。我可能在贝聿铭先生设计的博物馆时间太长了,导致我去其他博物馆不太适应。他设计非常精细,每一条缝都是对齐的,不管是门的缝,墙的缝,还是家具的缝都是对齐的,你可能不会刻意找它,但是你在空间里面会感到特别舒服。”苏州博物馆党总支书记、馆长谢晓婷说。

  当年,贝聿铭大师在设计苏博本馆时有什么故事?论坛上,苏州市文物局副局长、中国博物馆协会副理事长陈瑞近展示了贝聿铭大师的一封亲笔信。上面写道:“蒙苏州市邀请设计苏州博物馆至今已近两年。苏州古城人文历史悠久,而苏州博物馆新馆地处古城之中,将是展现苏州人文历史的重要公共建筑。如何使建筑周边的古城风貌协调?如何将二十一世纪的建筑与2500年的文明结合?这些是我考虑最多的问题,这不仅对苏州,且对中国建筑发展都有现实意义。”

  陈瑞近介绍,贝聿铭大师在设计苏博本馆时考察了苏博的库房,考虑了周边环境,以及创新问题。当时一些大胆的设想,如今看来都是神来之笔。比如苏博的瓦,并不是用的青砖小瓦,苏博内部空间每走一步都是景。他说,“2006年苏博新馆也就是现在的本馆建成开放,这让过去没什么名气的博物馆一下成了顶流。非常多的观众是冲着建筑本身而去的。”

  现场,谢晓婷介绍,从2006年至今,苏博本馆举办了93场展览。她说:“每一次都是在和贝聿铭大师进行对话。”

  金黄色的外墙,看起来四四方方,进去又别有洞天。国庆假期,南京大报恩寺遗址博物馆客流创新高。这次论坛由南京大报恩寺遗址博物馆主办,该馆馆长王文溪介绍,大报恩寺遗址是中国古代规模最高、规格最大,也是保存最完整古代寺庙的遗址。她说:“我想600年前,可能郑和在这里也召开这样的创意讨论会。事实上,我们大报恩寺遗址博物馆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博物馆和建筑设计师如何在空间、整体布局上融合共生?因为我们马上要开建二期工程。”

  那么,建筑设计师们是如何考虑博物馆建筑的融合共生的呢?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若本建筑工作室主持建筑师李立从设计视角,分享了自己对博物馆不断演进迭代的观察心得。

  从2009年的洛阳博物馆,到2019年的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再到2022年的隋唐大运河博物馆,这10多年间,李立参与了洛阳三座风格不同的博物馆设计工作,从中清晰地洞察到三代博物馆的迭代发展与层层递进。比如: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在设计时,采用了大量夯土与铜作为建筑材料,以此彰显二里头文化深邃的内涵。他们将夯土结构与展陈巧妙融合,成功实现了在展厅引入自然光的美好设想。此外,屋顶平台部分将广袤无垠的大遗址作为展陈的最后一个环节,使大遗址成为展陈的终极展品。

  开馆即网红的上海博物馆东馆也是李立团队设计的。他说,秉持将博物馆塑造为“城市文化客厅”的理念,更加注重观众的参观感受。除了向观众开放以往内部进行陶瓷、青铜器等文物修复的空间之外,还特别提到了厕所的人性化设计。“上博女卫生间和男卫生间的比例达到了3:1。此外,我们还在厕所外打造了综合服务区,设有寄存区与休息区,即便厕所排队,观众也能在此稍作休憩。”

  李立认为,博物馆设计,真正的共生意味着建筑设计与展陈艺术并非相互对立,而是利益共同体。只有当二者真正达成共生状态时,博物馆才有可能为广大观众创造出连续且美好的体验。

搜索